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鼓勵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重點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任務,而剛剛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反映國家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堅定支持。
為了讓新一代香港青年認識更多內地與香港的科創合作關係,鼓勵優秀香港青年投身創新科技產業,香港菁才交流協會組織多名就讀基礎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學科的北京高校港生於昨日(25日)下午拜訪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局長孫東教授進行交流學習。
開 場 致 辭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談到,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新時代下應該更準確把握「因地制宜」的精準概念,深度參與到國家高質量發展之中,創造屬於香港的「新質生產力」。
孫東教授勉勵內地港生們珍惜學習機會,掌握真才實學,努力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科研人才,共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合力推動香港在創科領域的發展與進步。他並祝願各位青年學子學有所成、不負眾望:「香港特區政府對內地港生十分關心並寄予厚望,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與當地港生進行座談,希望在座各位能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各施所長!」
代 表 發 言

北京大學本科 芯片設計與工商管理雙學位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高潤雄同學已成立創科公司,公司主要利用多模態傳感器、芯片、深度學習算法,構建疾病預測生態系統。作為返港創業的內地港生代表,高潤雄指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公佈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對青年創科創業者有積極鼓勵作用,希望利用好香港「產學研」的優勢,推出有利於祖國人民健康的產品。
北京師範大學 生物化學專業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
黃伊雯同學關注香港的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她指出今年立法會通過60億撥款,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對年青科研工作者十分鼓舞,相信有關資助可以進一步推動科研與成果轉化,吸引全球創科領軍人才和科研團隊來港發展。黃同學同時指出內地港生具備兩地多元的科研視野和知識背景,有助推動兩地科研合作。
北京大學本科 計算機科學專業
侯玉杰同學指出運用計算機科學進行創新研發,可以助力開拓新領域、引領未來技術、改變世界的重要意義。候同學向孫局長表示期望自己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上努力鑽研,發揮香港自身國際化的優勢,成為信息科技的領軍人才,為祖國及大灣區在高新科技的創新發展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北京師範大學 化學專業
溫欣同學發言時指出應把握當代科創形勢,首先要樹立創新意識,在科研工作上敢於挑戰傳統觀念,勇於探索未知領域。作為內地港生,應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後應關注國際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瞭解前沿科技的發展趨勢,為自己的創新實踐提供有力支持。
討 論 環 節

座談會隨後進入主題討論環節,與會成員圍繞香港的創科生態、政策支持、青年學生的角色貢獻、本地創科教育以及創科全球競爭力進行研討。青年們亦踴躍闡述各自發展規劃,並希望未來能夠學有所成,為香港的創新與科技發展注入新活力。
香港菁才交流協會會長蔡詠如談到,隨著越來越多的港生選擇內地升學,希望內地港生都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認真學習和鑽研,未來像高潤雄、黃伊雯同學一樣,回到香港繼續自己的科研道路,努力成為科研人才,積極投身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和國家的創科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心 得 體 會
清華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吳澤謙同學:
在這次座談會中,我更加了解香港創新產業的發展情況,除了令我瞭解創科局的工作外,也明白到其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例如加強航空航天行業的相關科普。
中國農業大學 生物科學專業
呂家悅同學:
在交談中,我明白到香港需要有自己的產業,有自己的經濟“穩定器”,做到產業轉型,就需要加強stem教育,產學結合,讓香港人也投入到「科教興國」的大局中,不僅要發展香港社會,也要建設祖國。
中國科學院大學 人工智能專業
林誠皓同學:
孫東教授是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傑出的學者,在學術界和產業界都取得豐厚的成就。在和他的交流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對學術研究走向產業落地前瞻的思維,以及對我們在京港生的殷切期望,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深受啓發和充分鼓舞的。
北京大學本科 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郭祺同學:
創科發展的背後是教育,創科教育與科普是目前香港急需建立完整體系的方向。對此,我向孫東教授提出了兩個疑問:一是如何在香港更行之有效地推廣航天科技科普教育;二是在數理教育體系的建立上,創科局會做哪些進一步的措施以從基礎擴建香港的STEM人才隊伍。孫東局長坦言,這是香港社會深層次的問題,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但並非不能改變,這便需要如我們這些就讀於科技相關的專業的香港同學,去持續推進這些事情的發展,不管是回港就業,還是融入大灣區,抑或是從事青年工作,我們的專業優勢定能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提供助力。
香港菁才交流協會秉持著「凝聚菁英、深化認識、培育人才、服務青年」的宗旨,積極推動青年朋友在升學、就業、創業及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合作。協會近年舉辦了多場「職業探索 逐夢啟航」幫助香港青年投考公務員的活動,同時協助和推廣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及紀律部隊在內地高校開展招募活動!

Comments